• suncitygroup太阳集团




  • 新闻动态

    News
    当前位置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北京举办首届中外科技馆馆长对话会在更多人心中种下科技创新的种子

    来源 : 吉林科技馆

    更新时间 :2019-11-13

           2019年11月4日 ,首届北京中外科技馆馆长对话会在北京科学中心举行 。本次活动旨在围绕共促公众科学素质提升 ,搭建国际科学传播交流平台,凝聚世界科学传播力量 ,打造“首都科普”新名片。        

           本次馆长对话会主题为“携手合作,共同发展——科技馆的创新实践与可持续发展”。来自全球11个国家和澳门地区的14家科学传播机构及科普场馆的15位代表参会,围绕科技场馆社会文化功能、创新实践、交流合作等方面内容 ,就科技场馆的未来发展趋势 ,从科学文化传播视角进行探讨。        

            共话科学传播 共商开放合作      

            平等 、尊重、交流,是本次中外科技馆馆长对话会的基调 。       

           ‘一带一路’倡议为先天具有平等性、开放性、普惠性的科学传播以及科技馆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 ,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新的平台。”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理事长程东红在对话会中表示,不同的社会背景,不同的经济、科技 、文化特征 ,决定了各个国家、各个地域科技馆体现出的鲜明个性 ,人们应当尊重不同社会背景的科技馆所践行的多样化的生存发展之道。        

             对话中 ,如何发挥科技馆的教育作用,成为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        

          “科学中心和科技馆在整个教育和企业生态系统当中  ,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亚太地区科技馆协会主席林直明认为,科学作为一种国际化的语言 ,是促进和平的重要方式。科学可以让人们了解文化的差异,更好地尊重人与自然。        

              如今,人工智能 、大数据、物联网等热门技术正不断发展 ,这使得科学中心和科技馆的建设也进入新的时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自然科学项目官员贝斐然认为,科学中心、科技馆以及科学节等可以帮助公众了解科学的重要性 。通过科学的交流普及,能够加深包括科学家、创业者  、年轻人与公众的相互理解,弥合科学家、决策者和公众之间的鸿沟 ,从而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帮助推动可持续发展。        

            “科学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科学的价值不能跟文化与社会相分割 。但是,科学知识并不会自然地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加拿大魁北克大学蒙特利尔分校传播系传播学教授伯纳德·席勒指出,知识越是不断发展,对科学的无知也就越来越严重。科技馆作为科学的“中介”,任务就是要提升公众的科学素质水平。                    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名誉理事长徐善衍在对话中提出自己对于当代科技馆发展走向的思考。“今天 ,中国的许多科技馆已成为城市重要窗口,向公众传播科学文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成为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取得的一个伟大的成就。”然而,徐善衍也认为,我国科技馆缺乏自主创新发展的能力和成果,从大城市到一般市县的发展有模式化的倾向 ,这一问题应当得到重视。通过北京的科学节的相关活动 ,我们可以更好地交流思想,分享经验,增进对科普多样性的理解。”林直明表示 。        

               创新科普方式 激发学生兴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 、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 ,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       

             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对于增强公民获取和运用科技知识的能力 、改善生活质量 、实现全面发展,对于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如何满足新时代科普发展新需求,促进公民科学素质提升,消弭全球科学素质鸿沟 ,已经成为新时代科技场馆发展的共同课题。        “北京市高度重视科学传播工作 ,坚持把科学普及作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任务和基础工程 、作为创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培育手段来抓。”北京市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书记马林表示,2018年,北京市具有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达到21.48%,2020年将努力实现24%的目标。北京公民科学素质的高水平发展,既夯实了科普工作的基础,又对科普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次对话会便提供了学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       

              11月4日上午 ,北京科学中心内 ,许多学校组织前来的中小学生穿梭于展厅之间 。        

           “很开心 !最喜欢里面的炒菜机器人 ,特好玩儿!”来自北京一小学的学生向记者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生”主展区是北京科学中心科学传播功能的主要载体,分为“生命乐章”“生活追梦”“生存对话”三个展厅,布展面积6860平方米。通过每到一个区域便进入一个情境 、对应特定课程  、体验关联展项 ,加上辅导员的深度引导,帮助孩子领悟展项蕴含的科学思想和科技方法 。展览的内容涉及生命领域的传统知识及前沿研究,与百姓密切相关的便捷出行 、衣食起居 、健康生活 、智慧生活,以及人与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关系等。       

               地下一层“小球大世界”展厅外 ,走出展厅的观众啧啧称奇,兴致勃勃。        

            “小球大世界”系统是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研发的球面科学展示系统,由四台投影机从四个角度将影像投射在碳纤维球体上,将行星数据、大气风暴、气候变化、海洋温度等动画图像以直观的方式加以呈现。置身展厅内仿佛身处银河,在光影闪烁间穿梭于群星之中,一睹地球的壮观景象。        

            “能从这个角度看到自己生活的星球 ,是一种非常不可思议的体验。”海淀区的胡女士本次带着孩子来参观 ,连称获益匪浅。        

            “我看到这里有那么多活动在开展,那么多的孩子过来看展,感到非常振奋。让孩子们更多地去探索科学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贝斐然表示 。        

              完善科普体系 提升科学素质        

              1905年,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先驱张謇将建设中的通州师范学校公共植物园规建为“博物苑”。1951年,修建后的博物苑改称为“南通博物馆”。这是中国第一个公共博物馆。        

            “在1980年以前,全国基本上没有科学中心意义上的科技馆 。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的大发展只是近30年左右的事情 。目前已经达到1439座 ,其中科技馆488座 。”徐善衍介绍道 。       

               作为科学传播的重要基础设施,科技馆促进公众理解和参与科学 ,激发公众尤其是青少年探索未知的使命 、任务和作用,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我国科技馆的变迁发展 ,折射出科普工作的发展历程。       

               近年来,科普的劲风正吹向全国的各个角落,成为提升我国公众科学素质的重要抓手。      

               在上个月举行的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上,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怀进鹏院士透露  ,中国用20多年时间把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从1992年的0.2%提升到2018年的8.47%,提升幅度达40多倍。        

               在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我国广泛开展课堂之外的科学素质建设,成为对全日制教育的有益补充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英才计划”“青少年高校科学营”等活动,让青少年在增长知识的过程当中激发对科学的理解和向往。        

               除了在大中城市建有现代化实体科技馆以外,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 、农村中学科技馆、数字科技馆等科普场所,共同构成了基本全覆盖的现代科技馆体系 。                     暑假期间 ,宁夏科协将科普大篷车开进银川市金凤区良田镇移民村,以“文明实践 科普助力”为主题开展科普活动,吸引了十里八村的乡亲们 。据介绍 ,开进移民村的科普大篷车拥有目前国内科技含量最高的科普展品,具备科普展品展示 、科普剧演出  、广播宣传、科普影视播放等多种功能 ;车载设备包括大型外挂式LED显示屏、裸眼3D、太阳能供电设备等;科普资源包括车载展品36件,有机器人、无人机、VR互动体验项目及科普影视  、图书等资源 。        

              “做好科学普及,提高公众科学素质是重要的基础,中国的发展需要世界的智慧和力量。”马林在中外科技馆馆长对话会上表示 ,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中国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要把增进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 ,走出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 。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蓬勃发展的科普场馆,正在更多人心田种下科技创新的种子。(记者 李云舒)






  •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