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届北京青少年科普短剧汇演举办 小演员:演不好对不起自己
来源: 吉林科技馆
更新时间:2017-04-29
由北京团市委、北京市科委、北京市教委等单位主办,北京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服务中心承办的“传播绿色文明,共推城市发展”第十六届北京青少年科普短剧汇演于4月28日在北京自然博物馆举行。参加本届汇演的学校分别来自北京大学附属小学、厂桥小学、北京市第五十中学、北京四中顺义分校、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九渡河镇中心小学等,涉及东城、西城、海淀、朝阳、怀柔、顺义等多个区。
本届参演剧目都是孩子们自编自导自演的,涉及的题材非常广泛,有根据学校生活创作的环保主题、有历史文化主题、有科学发明主题等等。据主办单位介绍,今年的科普短剧汇演活动共吸引了北京市16区三百余所中小学校的近万名在校学生参与了此次科普短剧征集活动,极大地调动和提高了他们的生态文明绿色环保意识,培养了他们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能力,使他们亲身感受,并通过自己创作科普短剧的过程,小手拉大手,以点带面,让更多的人加入到积极宣传普及生态文明和绿色环保的行列中去。据统计,本届科普短剧共征集到400多个内容丰富、形式新颖、互动性强的科普短剧作品。而这些作品的内容创意和情景构思,都是学生们根据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以及掌握的科学知识,独立策划和设计的。最后,在学校老师的精心指导和排练下,由学生们自己表演了一个个精彩分呈的科普短剧。期间,经过科普志愿讲师、青年导演等的筛选和评比,从这些作品中选拔出了《群岛之城——三沙》、《扦插风波》、《张骞出使西域》、《马里亚纳机器人》、《为我的果子负责》等10部优秀剧目参与了本届汇演。
在场下,一位刚完成演出的小演员激动的表示,通过本届活动,自己对于环境保护和城市发展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自己也会向更多的人宣传绿色环保的生活习惯,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使北京的天更蓝,水更清,城市发展更加迅速。
“没有甲骨文就没有我们现在的汉字,请问你们是怎么刻写甲骨文的?”一位小演员在短剧《我的书法秘诀》中问道。第十六届北京青少年科普短剧汇演今日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开幕,《张骞出使西域》等10部由北京市中小学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剧目从400余部科普短剧征集活动中脱颖而出,入围本此汇演,其中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科普短剧《为我的果子负责》荣获一等奖。
九渡河镇中心小学科普短剧《定家训》。
在汇演舞台现场,来自北京大学附属小学、厂桥小学、北京市第五十中学、北京四中顺义分校等北京地区中小学生们参加本次汇演,经过评委们的筛选与评比,最终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科普短剧《为我的果子负责》摘取头魁,北京四中顺义分校科普短剧《张骞出使西域》与北京大学附属小学科普短剧《马里亚机器人》并列亚军,九渡河镇中心小学科普短剧《定家训》、厂桥小学科普短剧《群岛之城—三沙》、北京市第五十中学科普短剧《成长》以及北京盛世翰承书画院科普短剧《我的书法秘诀》共同获得三等奖。
科普短剧《张骞出使西域》指导教师、北京四中顺义分校中学高级教师李森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一个穿越剧,同学们对汉朝张骞出使西域有这么一个灵感,他们就想怎么将这样一个历史故事融合科普主题进行创作,最后设计出让张骞用金属钠和水的反应原理骗过匈奴而逃脱的剧情来。”
“科普剧表演立在科普,让小学生们创作科普剧确实有挑战,但是我看到同学们不怕辛苦,一次又一次推翻原作品不断编排修改,在我心目中他们是特等奖。”科普短剧《马里亚机器人》指导教师、北京大学附属小学少先队大队辅导员王丽萍告诉记者,参与本次汇演的同学们均来自北京大学附属小学红领巾原创剧社,“这回的剧本、服装和演出背景PPT都是学生们自己做的,而且光剧本他们就写了两个学期,非常努力。”
科普短剧《张骞出使西域》。
记者了解到,参与本次汇演的同学们对舞台创作表演的热情十分高涨。“从没经历过这么大的场面,戏里面没有紧张只有激动,我觉得不演好就对不起自己似的,希望在这么大的舞台上表现自己。”一位在《张骞出使西域》中饰演大臣角色的小演员在演出后台告诉记者,学校排练剧目时同学们都特别放松快乐,“跟学校演出的时候,我戏里要向演皇帝的同学跪拜称臣,演完后同学们就叫我‘跪哥’,他们对这部戏的记忆也挺深的,都非常喜欢这部戏。”
据介绍,本届汇演活动共吸引了北京市16个区县的300余所中小学校近万名在校学生参与科普短剧征集活动,共征集到400多部科普短剧作品,而这些作品的内容创意和情景构思以科普为主题,均为学生们独立策划设计,涉及校园环保、科学发明、历史文化等不同内容情节。